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都是在液体中发生,因此水在每个实验室中的应用极为广泛。生物制药领域用水,制药工艺过程中用到的各种质量标准的水,统称为制药用水,从原料角度可分为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这四大类(2010版药典收载)。
饮用水
天然水经过净化处理所得的水
纯化水
饮用水经过蒸馏、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不含任何附加剂。
注射用水
纯化水经过蒸馏所得的水,应符合细菌内毒素试验要求。
灭菌注射用水
注射用水按照注射剂的生产工艺制备所得,不含任何添加剂。
制药用水从功能角度来分,还可分为以下几类——
无二氧化碳的水
l 无二氧化碳水是一种在USP-NF中定义为纯化水的试剂,它是被煮沸5分钟以上,然后冷却并防止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水。
l 这可以是在25°时,它的电阻率在18MΩ.cm以上的纯化水。
l 大多数无二氧化碳水的使用要么作为与pH值相关或pH值敏感的测定的溶剂,要么作为碳酸氢盐敏感试剂或测定的溶剂使用去离子化也是一种去除溶解二氧化碳的有效方法。二氧化碳在水中形成碳酸氢盐离子,随后会被离子交换树脂去除。
无氨水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无氨水必须具有可忽略的氨浓度,以避免干扰对氨敏感或对氨敏感的测试。
过滤水
过滤水是指经过滤去除可能干扰分析的颗粒的纯化水,主要用在一些专论和通则以及试剂、指示剂和溶液中。通过1.2、0.2或0.22μm的过滤器或未指定孔径的过滤器的水。
蒸馏水
蒸馏水是通过饮用水或更高质量的水汽化再冷凝成的更纯的水。主要用作试剂配制的溶剂,但也在其他检查中规定使用,如冲洗分析物、转移浆状供试物、测试用空白对照,以及检验仪器的清洗。
新鲜蒸馏水
也称“新制蒸馏水”,制备方式与蒸馏水相同,制备后应立即使用。用于制备动物皮下注射溶液,以及需要高纯度“新鲜蒸馏”的水时,用作为检验用的试剂水。动物试验使用时,“新鲜蒸馏水”及其检验使用,应与注射用水有一样的化学、内毒素和微生物质量要求。
高纯水
电导率≤ 0.0556μS/cm(不得少于18.0 MΩ.cm)的水被定义为高纯水。高纯水被做试剂,作为试剂制备的溶剂,以及用于测试仪器的清洗,在这些清洗中,纯度不够的水将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
如果水用于元素分析,运输容器中应不浸出元素杂质。为了确保该水不含元素杂质,在25°时需要不多于 0.0571μS/cm(不少于17.5 MΩ.cm)的在线电导率。
无硝酸盐水
通常是指通过去除水中硝酸盐离子而得到的水。硝酸盐浓度通常≤0.1㎎。
无亚硝酸盐水
通常是指通过去除水中亚硝酸盐离子而得到的水。亚硝酸盐浓度通常≤0.1㎎。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BET)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系指内毒素含量小于0.015EU/ml(用于凝胶法)或0.005EU/ml(用于光度测定法)且对内毒素试验无干扰作用的灭菌注射用水
总有机碳检查用水
每升含总有机碳低于0.10mg,电导率低于1.0μS/cm(25℃)的高纯水可作为总有机碳的检查用水。所用总有机碳检查用水与制备对照品溶液及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用水应是同一容器所盛之水。
不溶性微粒检查用水
用于检查制药用水中不溶性微粒含量的水样。水中的不溶性微粒含量通常小于0.5μm的微粒数不能超过500个/L。
无菌检查用水
制药用水中的无菌检查用水,主要用于检测制药用水中是否存在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水样。水中的菌落数目一般要求每升不超过10个CFU。
实验室分析用水
将自来水纯化,能够满足分析实验室工作要求的专用水。习惯上称之为纯水。实验室分析用水有相应的国家标准(GB/T6682-1992),具有级别等级的限定。不同的化学分析方法,标准中规定需使用不同级别的分析实验室用水。
上海水问推出的瓶装实验超纯水,采用独特纯化工艺及百级洁净环境进行超纯水生产,水质稳定可靠。满足各类生物实验、色谱质谱实验、理化实验等实验需求以及相关法规要求,所有产品出厂均提供详细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水质参数报告,具有良好的溯源性。即开即用,让实验er们远离实验室用水的后顾之忧!